车网互动:部分环节商业化落地,大规模应用协同待解

小王

9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动车网互动试点,扩大双向充放电规模。

车网互动和V2G(新能源汽车向电网反向送电)引起市场关注。

多家充电桩上市公司具备V2G产品。奥特迅2011年研制出国内首台V2G双向智能充放电机,覆盖30kW-150kW功率范围,已应用于其深圳虚拟电厂示范站。

金冠股份的第二代V2G产品额定功率达120kW,可同时为两辆车充电。目前国内只有部分高端车型具备放电功能,限制了V2G产品应用规模。

盛弘股份和通合科技也拥有V2G产品,但营收占比不大。应用范围受限。

业内尚未达成电网-充电桩-汽车三端协同、管理、盈利、利益分配等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23》,车网互动充电设备占比仅10.3%。特来电是主要运营商,产品占比69.16%。

特锐德通过微电网箱、光储充车棚、梯次电池储能等关键产品,在全国布局约600个新能源微电网充电站。

关于如何确保能源调度和充放电安全,上述证券部人士表示,主要依赖自主研发的“智能运维大模型”、“充电与电池安全大模型”以及“能源调控大模型”,进行实时监控和智慧化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范围内,除特来电外,蔚来、广汽埃安等车企也布局了“虚拟电厂”;吉利、一汽、小鹏、赛力斯、哪吒、比亚迪等车企也已陆续开展对 V2G 技术的探索。

“V2G 充电桩只是车网互动的中间环节,前后两端是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目前电网侧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是‘光储一体化的虚拟电厂’,并且已经实现了企业园区规模的试运营管理。”

有业内虚拟电厂运营商城市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车网互动这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最终如何落地,还需要看城市电网与基础设施运营方面的解决方案,前期可能需要各地政府组织协调,特别是如何解决盈利模式这一核心问题。”

车网互动:部分环节商业化落地,大规模应用协同待解

(设置在园区的特来电光储充放站,图源:网络)“车网互动”大规模商用仍存多处难点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专家委员高泽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V2G 技术目前处于初步商业化阶段,虽然已有一些成功的试点项目,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其提到的技术落地难题包括电池衰减、充放电效率、电网稳定性等。“频繁的充放电会加速电池老化,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寿命;大规模汽车的随机充电和放电行为可能会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影响。”高泽龙表示。

根据前述虚拟电厂运营商负责人的说法,“这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因素,即电网的容量壁垒问题。大量充电桩接入电网、新能源汽车无序并网充电等,都会对区域电网造成负荷压力,限制充电站运营数量和功率上限。”

“城市级的车网互动,本质是一张巨大的升级版城市电网系统。但也许技术难题,已经是车网互动大规模商用面临的难题中,最容易解决的了。”该运营商负责人认为。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黄学良教授曾在演讲中总结道,V2G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协同推进,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与步伐,就成为重中之重。完善的发展规划与引导、深入挖掘的利益图谱都是必须的前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新能源汽车电池充放电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 9 月 10 日公布了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两项有关“充放电”的发明专利申请。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的技术难题,也在逐步攻克之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品牌家电排名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7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