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论文剽窃和造假问题,如果审稿意见也存在抄袭呢?
近期的一项题为《同行评审评估报告中的新兴剽窃:冰山一角?》的论文揭示了期刊审稿意见抄袭的乱象。
该论文作者华沙生命科学大学教授 Mikołaj Piniewski 表示,他在审阅自己收到的审稿意见时偶然发现,部分意见含糊不清,缺乏实质建议。随后,他通过 Google 搜索提取了审稿意见的关键词,结果发现这些意见大量“借鉴”了其他期刊公开的审稿意见,甚至涉及 MDPI 和 PLoS 等知名出版商。
Piniewski 表示,他对此感到震惊。出于谨慎,他邀请了几位合作者展开对审稿意见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在审查的部分稿件中,有来自 19 种期刊的 50 篇论文存在审稿意见涉嫌剽窃的情况。深入分析表明,这些审稿意见往往荒谬而模糊,与论文内容关联性不大。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这种情况只是“冰山一角”。
一些出版商回应称将启动内部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审稿意见涉嫌抄袭并非首次被发现。
2022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在近 7 万条审稿意见中,0.68% 涉及至少一种抄袭或不当参考形式。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 arXiv 预印本平台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在 ChatGPT 发布后,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的审稿意见中,6.5%~16.9% 使用了包括 ChatGPT 在内的大语言模型进行修饰,超出语言润色的范围。
目前,在 Piniewski 等人的最新论文发表后,数家出版商表示已启动内部调查程序,将处理涉嫌剽窃的审稿意见案例。PloS 向 Nature 表示,其出版伦理部门正在调查旗下期刊的审稿意见内容,力求识别和确认涉嫌剽窃的意见。爱思唯尔和 MDPI 等受影响的出版商也表示将展开内部调查。
有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寻找解决方案,以避免审稿意见的抄袭剽窃。
知名出版商 Sage 近期已开发一套剽窃检测系统,用于检查审稿意见中是否存在可疑重复文本。
Piniewski 在接受 Nature 采访时表示,他预估未来几年此类审稿意见剽窃行为将不断增加。他将视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并及时向相关杂志社举报此类事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