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地区水-热-碳循环协同研究试验

小王

珠峰站8月8日电(记者孙自法)珠峰地区首次利用航空平台获取水-热-碳通量的观测试验于8月1日启动,历时一周进展备受关注。

8月8日,珠峰地区试验团队抵达试验场。试验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遥感与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贾立介绍,珠峰地区试验任务正按计划推进,采用地基和空基协同观测方式,从不同时空尺度开展珠峰地区典型地表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和分析研究。

空天院副研究员郑超磊提到,地基试验部分在核心试验区荒漠地表和高寒农田地表设立两处地表水-热-碳通量观测站,持续运行。这些新增观测站将与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珠峰站)协作,提供核心研究区典型地表“点”尺度局地微气象环境和水热碳通量观测数据,为研究核心区典型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特征及机理提供基础时序观测数据。

空天院助理研究员陈琪婷表示,空基试验部分则首次在珠峰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开展航空机载观测,获取区域“面”尺度地表与大气之间的水分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碳通量和辐射通量的空间分布数据。

贾立指出,珠峰地区地基和空基通量观测试验相结合,获取兼顾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水热碳通量观测数据,为复杂地表区域尺度地气相互作用研究、地面观测与卫星观测之间尺度转换研究提供关键数据。试验同步开展机载热红外观测、大气边界层风温湿廓线探空观测等,实现对影响地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地表特征和大气边界层结构立体协同观测。

空天院助理研究员蒋敏称,本次试验核心区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珠穆朗玛峰北侧,平均海拔约4200米,地形地貌复杂。相较以往在甘肃、云南、青海等地开展的观测,珠峰试验区海拔高、天气剧变,观测难度更大、挑战更多。

贾立表示,试验针对珠峰地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和边界层过程开展,利用无人机航空平台观测,结合地面站点和卫星遥感观测形成多时空尺度、天-空-地立体综合观测,深入探究亚洲季风影响区的青藏高原珠峰北坡地区高寒环境和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水分循环、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机理。后续将根据进展和天气情况,考虑试验区域是否转移至珠峰站附近区域,进一步开展水-热-碳通量空基、地基协同观测试验。

珠峰地区水-热-碳循环协同研究试验

珠峰地区水-热-碳通量观测试验任务顺利完成,科研团队将整合青藏高原地面观测站、航空平台、卫星遥感等观测数据,综合研究高原地区水热碳通量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

此次试验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西风-季风作用区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机载通量观测试验研究”子专题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专题“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中“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区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综合立体观测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珠峰地区水-热-碳循环协同研究试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品牌家电排名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