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已久的华语乐坛再次人声鼎沸,也深刻地自省了一番。睽违四年,《歌手2024》在一片质疑声中回归,以直播形式震撼来袭,用无修音全开麦的现场表演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歌手》表现超出预期,带动芒果超媒股价飙升,市值一夜大涨近50亿元。专业度、热度、讨论度,完美收官。网友们群情激昂,#战长沙##救英子#等话题层出不穷,创意远超华语乐坛的创作能力。
开玩笑归开玩笑,就像那英代表的不是情绪价值,而是歌手价值背后的情绪。从作品、大众认可度、乐坛地位来看,她足以镇场子、堵住质疑。年纪渐长、商业价值巅峰已过,却依然成为全场唯一能与海外歌手抗衡的存在。
真正能唱的人呢?那英也代表了《歌手》,从诞生到挣扎,从瓶颈到突破,其剧本就是对华语乐坛的一次深刻反省。
华语乐坛还在推陈,却未能出新。创作乏力、版权、付费问题接踵而至,加之网络时代涌入的商业、流量法则,内娱强势的粉圈文化深入专业领域,让本就羸弱的华语乐坛步履蹒跚。
从某种程度上说,《歌手》是对华语音乐市场现状的不甘挣扎。表面上看,市场需要迎合受众口味的节目,将小众带向大众,也需要引领审美的节目,把追求高音的审美转向小河流水的温柔。
但本质上,市场最需要、最稀缺的依然是真实的音乐现场,这才是《歌手》最根本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源于歌手过硬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也源于行业对真唱的极高要求和对假唱的极度不容忍。
直播让不少歌手望而生畏,但直播最大的意义是对行业的推动和拨乱反正。当今市面上不少演唱类节目和晚会,不是专业人士做专业事,而是流量至上,演员献唱,要么假唱,要么请来百万调音师以假乱真。只有推动行业真唱的技术条件与环境,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拒绝假唱,用直播提高行业门槛,用良币驱逐劣币,当观众与从业者都对真唱达成共识,唱功欠佳者自然越来越没有市场。靠录播、修音带来的“安全感”注定是短暂的假象。不直面自我,当打之年不能打,最终只能被动挨打。
令人欣慰的是,代表着自信、开放、清醒、专业的舞台,再次获得了全民的高度认可。这种氛围和集体情绪,是相信并崇尚真实的舞台,让敢于上台的人熠熠生辉。
过去,胜负是“歌手”最令大众热议的话题。而如今,真假才是。
有人说直播注定是一场险中求胜,但对华语乐坛而言,最大意义或许就在于险中求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