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院蓑衣行动”- 刑事审判从审理到治理的探索

小王

青海基层法院“蓑衣行动”:从“审判”到“治理”

“诉讼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诉源治理在前,化解矛盾,既和谐又智慧。”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朱晓柳表示,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民事案件,也应拓展到刑事领域。

2023年,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受理刑事案件360件,案件总数大幅上升,疑难复杂案件增多,轻微刑事案件占比加大,如危险驾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轻罪案件明显增加。

今年3月,针对刑事审判工作特点,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开展“蓑衣行动”,即刑事审判与“枫桥经验”区域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朱晓柳解释,“蓑衣行动”的“蓑衣”,意在防范和治理犯罪。刑事法官不只是办案人员,更是社会实践者,通过教育、普法等方式,成为引导当事人正途的“摆渡人”。

“蓑衣行动”包含四大措施:速裁程序、定向普法、司法建议、非刑措施,重点根据不同类型刑事案件特点制定专项方案,化解刑事风险,降低犯罪率。

青海法院蓑衣行动”- 刑事审判从审理到治理的探索

“针对高危受害人,我们开展防范措施;针对高危违法人,采取防范性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刑事案件。”朱晓柳说。

宣判后,法院还会采取非刑措施和定向普法,“法官劝诫卡”就是其中一项。卡上记录宣判日期和法官对当事人针对性劝诫内容,旨在帮助当事人放下包袱,吸取教训,改过自新。

针对未成年犯罪上升、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增多的情况,刑事审判庭开展电视普法、校园讲座等活动。“作为刑事法官,我们不仅要办好案件,也要做好普法工作,消除犯罪苗头。”朱晓柳说。

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庭向涉案被告人发放“法官劝诫卡”(资料图)。城中法院提供

自2011年危险驾驶入刑起,城中区人民法院每年以危险驾驶罪名判处的案件数量均超过百起。“一边是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另一边却是案件的不断发生。”朱晓柳表示,涉案被告人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抱有侥幸心理。这需要刑事审判干警以司法建议为抓手,把普法教育作为重点,并结合其他举措,有效化解犯罪风险,推动刑事审判工作从“审理”转向“治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品牌家电排名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48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