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京华车展回眸:电智沁注,国车风驰电掣

小王

2024 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第十八届,以下简称 2024 北京车展)已圆满落幕。在这场盛况空前的汽车盛会上,电动化全面席卷,百花齐放,智能化与大模型成为所有车企追逐的热点。

自主品牌强势登场,占据舞台中央,合资与外资品牌坚定转型,中外技术加速融合,相向而行。

电能澎湃 智能驾驭

"2024 北京车展可能是第一次几乎看不到燃油车新车发布的展会。"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感慨。近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型不断涌现,逐渐占据新车市场主体,如今燃油车新车型已难觅踪影。

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全面向电动化发力,推出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多种技术路线。

车企电动化转型升级,从单纯追求续航里程"够用",转向打造"好用"的新能源汽车。800V 超快充架构广泛应用,充电时间大幅缩短至 10-15 分钟,增程式技术方案也在更多主流车型上搭载。

电动化全面推进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转变。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渗透率近年来突飞猛进,燃油车在中国新车市场正式成为"少数派"。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4 月 1 日至 14 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占比首次突破 50%。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平 2024 智驾科技产品发布会上所言,汽车行业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如果说上半场看电池,下半场则看芯片。

本届北京车展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几乎成为各品牌新车标配。代表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上车"。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发布端到端解决方案:小鹏汽车发布 AI 天玑系统;华为发布乾坤 ADS 等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商汤绝影针对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UniAD 完成上车演示首秀;极越 07 车型首发亮相,搭载 8295 芯片和高阶智驾系统,同时搭载百度智舱 2.0 大模型;极氪、理想、比亚迪等已确定与相关企业合作,支持大模型部署。

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乘用车智能驾驶渗透率为 54.7%,自主品牌乘用车 NOA 渗透率达到 8.7%,为智能驾驶发展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很高,为智能驾驶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王传福表示,智能化下半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中国在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已领先全球,中国汽车市场的演化速度、厂商和消费者对新技术的适应速度和接受意愿在全球各大市场中独树一帜。去年上海车展上,有海外车企高管将其解读为电气化车展。事实上,国内从业者都知道,电气化已不再是上海车展的绝对主题,当时业界已开始关注智能化。一年来,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市场向电气化、智能化,特别是安全自动驾驶发展的进程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外资车企加速融入中国技术

近年来,欧美大型传统车企纷纷调整并延后电动化目标,全球汽车业的电动化方向引发市场讨论。在北京车展上,外资车企明确表示将在中国市场全力推进新能源转型,其全球市场的长期电动化战略不变。

“没有任何地区的汽车产业转型能像中国这样快。这个市场已经成为我们的健身中心,我们必须更加努力、迅速地工作,才能跟得上。”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车展前夕表示。

大众汽车集团此次带来多款电动车型,包括大众品牌ID.CODE和ID.UNYX,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车型奥迪Q6L e-tron,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打造,以及保时捷新款Taycan 4、兰博基尼Urus SE等。自2026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将有至少8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纯电动车型上市,到2030年将在中国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也坚定转型电动化的决心。在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纯电G级越野车亮相,奔驰长轴距插电式混合动力E级车首秀,迈巴赫首款量产纯电车型迈巴赫EQS纯电SUV上市。

“我们的目标是,最晚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在整个价值链和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净碳中和。欧洲市场上一些经济政策的变化导致市场的变化,但不会影响我们的电动化战略。我们将继续加强电动化投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康林松表示,将深化在华布局,推动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2024京华车展回眸:电智沁注,国车风驰电掣

捷豹路虎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我们进行品牌重塑并取得成效,未来,捷豹品牌将全面转型,路虎油电双线并行。今明两年,我们的豪华电动车型将崛起,凭借独特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业内人士章一超指出:“相比中国品牌,外资品牌转型速度确实较慢,但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品牌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这么大的市场,外资品牌一定不会放弃。”

有外媒称,外资品牌赶超中国电动车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自己的车型中加入中国技术。的确,外资车企正逐渐务实,纷纷拥抱中国技术,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跨越升级、合作共赢。

大众汽车集团最为积极,已与小鹏汽车、地平线、中科创达等公司深度合作。在北京车展上,文远知行与博世合作的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奇瑞星途星纪元ES、ET量产上车;小马智行与丰田联合开发的铂智4X Robotaxi概念车首次亮相,并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推进L4级Robotaxi规模化量产。

“在汽车行业,技术与产品的流动方向变了,从西方产品流向中国,变为中国产品流向全球,中国技术输出,流向西方车企。”

巩旻表示,中国已逐步成为西方汽车企业在创新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源泉。他们来到中国学习最新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在这里锻炼出“肌肉”,再逐步向全球推出。

在流量时代,汽车企业该如何在淘汰赛中取胜?本次北京车展,“流量”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词。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自主品牌,公司创始人作为企业品牌 DNA 打造的一部分,都亲自下场直播“带货”。

有人认为,创始人“带货”背后,是新老面孔集体比拼技术、价格和差异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高度趋同,以至于消费者对某些产品难以分辨。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汽车研究团队观察到,本次北京车展在品类上明显掀起了“大六座”和“越野”两大风潮,众多汽车企业随波逐流。“随大流”和“追热点”看似掌握了“成功密码”,却难以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今年 3 月,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 年行业在售新能源车型 403 款,平均月销量仅 1500 辆。100 多个乘用车品牌中,真正盈利的寥寥无几。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戴江宁表示:“2024 年,将有百余款全新车型上市,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多家自主、合资以及新势力车企选择以降价策略应战,由此加剧了市场的胶着状态和多元化格局。”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表示,与 10 年前相比,2024 年的北京车展有 29 个品牌消失。最火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调整重组速度极快,10 年间先后出现过约 300 家企业,而活跃至今的仅剩 10 家左右,未来谁能走下去难以预测。

巩旻说:“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参考日本,目前六七家汽车企业以不同的形式联盟存在或在不同细分市场独立存在。中国本土市场更大,未来存在 10 至 12 家规模企业的判断是合理的。

汽车企业如何突围,实现“剩者为王”?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跨越式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原创与自信是两把至关重要的钥匙。只有原创才能为中国汽车行业赢得尊重,只有原创才能让中国车企创造价值,只有原创才能让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

里斯战略咨询高级顾问赵春璋表示,任何产品或技术的创新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超越。只有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建立清晰的认知,才能成为品类代表,并且作为领导品牌持续推动品类进化,才能构建真正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真正的“流量”和“销量”长红。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品牌家电排名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0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