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得太厉害了,价格一时半会不会降。”一位货代人士在谈及近期的集运行情时对记者直言。
就在7月2日,集运欧线主力合约(ec2408)达到5575点,日内涨近5%,创上市来新高。而一众航运上市公司股价在午后迅速拉涨,其中凤凰航运短时间内涨停,国航远洋、宁波海运等公司股价也大幅跟涨。
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欧洲航线已经连续10周上涨,同样创年内新高。
从当前情况看来,“一柜难求”的状况已重现江湖。而且,在业内看来,“红海事件”的影响下半年将持续发酵,航线调整将导致中转港货量增加,叠加三季度迎来欧美传统旺季,货量环比将上行,运价进一步上涨已成定局。
运价接近疫情期间水平上海航运交易所7月1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SCFIS指数。其中,欧洲航线最新报5353.02点,再创年内新高,较前一周上涨12.3%。截至目前,SCFIS欧洲航线已连续10周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51%(4月22日至7月1日)。
“从今年4月份到现在,货柜现舱价格翻了近一倍,而且舱位还非常难订,尤其是发往欧洲方向。”前述货代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往年5月~6月一般是海运淡季,但今年由于“红海事件”影响,海运价格持续上涨。
该人士解释,受红海局势影响,亚欧航线选择绕行好望角,而绕行导致亚洲至欧洲航线运输时间增加约1/3,从而推升吨海里需求。
据他透露,从当前费率情况看,至欧洲的运价最高已经接近1万美元,“这已接近几年前疫情期间这一航线的海运价格。”
中集集团近日在机构调研中也提及集运货柜紧俏状况。该公司称,一方面,集装箱量海外补库需求较好,货主提前运货,使得今年的货运量需求比之前预期要好;受红海事件、巴拿马运河干旱、部分码头工人罢工等突发因素影响,集装箱周转速度变慢。
“以上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整个行业订单都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已经排满第三季度。”中集集团透露。
在业内看来,疫情期间“一柜难求”的状况如今再度出现。
运力紧张、港口拥堵除了货柜紧张之外,运力也成为瓶颈。实际上,自2023年以来,伴随新船交付,全球船舶运力大幅增加。
中远海控近期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受红海局势影响,亚欧航线投入船舶增加,部分吸收了今年以来的新交付运力。
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发布的周报也显示,三大联盟均在欧线增设了航线,包括赫伯罗特的CGX快线、马士基的Britannia航线,以及法国达飞的FRENCH PEAK SERVICE,新增运力分别为单周2800TEU-9300TEU、单周9640TEU、单月7000TEU(基于双周轮挂北欧/地中海计算),合计周均新增运力约1.8万TEU,相当于当前欧线部署运力规模的6%。
根据Clarksons预测,受红海绕行影响,2024年全球集运需求(吨海里)预计同比增长12.8% ,高于船舶供给增长幅度9.8%。
当前集运需求增长势头强劲,高于供给增长幅度。即便运力有所增加,仍旧难以缓解供应紧缺局面。
华泰证券在一篇研报中指出,受全球产业重整和贸易格局调整影响,新增运力主要投放至新兴市场,导致欧美市场新增供给不足。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美线、亚洲区域内、中东、南美货量分别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8.1%、9.9%、36.4%、35.4%,而同期运力供给增长分别为11.9%、2.7%、36.2%、33.3%,供需失衡推动运价中枢上扬。欧线货量增长2.6%,供给增长8.4%,但受“红海事件”影响,导致供给被绕行消化。
港口拥堵也加剧了运力紧张。业内人士透露,自5月以来,亚欧港口因中转港货量激增而出现拥堵状况。
对于下半年运价走势,业界普遍认为“供不应求”格局将持续。货代人士坦言,“在局势恢复平稳之前,运价不会明显下降。”中集集团也表示,“后续需关注‘红海事件’的发展,目前难以明确判断。”
除了“红海事件”,即将到来的航运旺季也不容忽视。集装箱海运传统旺季一般为7月至10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第三季度,欧美也将进入传统货运旺季。
中远海控预计,随着欧美市场需求稳步回升,市场将转旺,加上绕行导致有效运力减少,市场装载率将保持满载状态,即期运价将显著上涨。
近期,多家航运巨头已宣布上调7月运价。丹麦船公司马士基宣布,从7月1日起,从远东至西北欧的FAK费率(均一运费率)将调整。其中,鹿特丹港报价从6月下旬的3325/6500美元(20英尺箱/40英尺箱)上调至5000/9000美元,创下今年新高。法国达飞宣布,从2024年7月1日起,从亚洲至美国的旺季附加费将调整为:20英尺箱2160美元,40英尺干箱、高箱、冷藏箱2400美元,45英尺箱3040美元,53英尺箱3840美元。地中海航运也宣布,从2024年7月1日至7月14日,从所有亚洲港口至欧洲的FAK将上调至最高9800美元。
从当前局势来看,下半年运价上扬已成定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