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电气状告三名高管盖章事件一审结束,法院择日宣判。
石家庄鹿泉区法院闭门审理此案,拒绝媒体旁听,理由为“涉及商业机密”。原告科林电气、被告三名高管均未出庭。双方律师庭审长达 10 小时,至今庭审记录已近 60 页。
原告科林电气最初起诉理由为“公司决议纠纷”,但在开庭时临时变更为“高管损害公司责任纠纷”。被告律师对此表示异议,但法院未予回应。
被告律师姜勇表示,如此漫长的闭门庭审在他 20 年的执业生涯中罕见。庭上辩论激烈,双方律师进行了详尽的质证和答辩。
科林电气一方律师任启超表示,相信法院会公正判决,静待宣判结果。
此前,科林电气因高管擅自盖章一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盖章文件无效,并索赔 2000 万元经济损失。
姜勇律师认为,“董事会决议”应包含可执行决策内容。
本案涉文件仅描述了海信网能在合法合规前提下通过协议方式收购科林公司股份的事实,属于说明性文件,不包含决策内容,也不需要执行或实施。该文件不属于《公司法》中的“董事会决议”,也不属于法院审查公司决议效力案件的范围。
董事会是公司的内部机构,不是民事法律主体,其行为也不是民事法律行为。董事会行为的“有效”或“无效”不受法院审查,而是属于公司自治范畴,应由公司依据合法合规的制度和程序处理。
上市公司起诉自家高管引起监管关注。上交所向科林电气下发了监管函,涉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等。
科林电气证券部负责人表示,公司不了解诉讼细节,监管函只发给董监高,公司无需进一步回应。公司目前生产正常。
一名科林电气员工表示,公司生产不受影响,基层员工对控制权争夺无感。另一员工称,真正的担忧者可能是高管层。
科林电气三名高管被诉背后,是一场围绕控制权的争夺战。今年三月,两名创始股东将股权转让给海信网能,海信网能也增持科林电气股份,意图谋求控制权。
海信网能的控股股东是海信集团,海信系与科林电气没有业务协同。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表示对海信系的举动始料未及,并称有信心打赢控制权保卫战。
张成锁显然不想轻易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面对海信系的“偷袭”,始终处于极力反抗的状态。通过增持、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等动作,张成锁与包括邱士勇在内的三位高管一度合计约持有科林电气17.46%的股权。
接近海信集团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包括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在内的高管曾专门前往石家庄,并安排了拜访张成锁的工作行程,但张成锁始终拒绝沟通。
为了取得科林电气的控制权,今年5月13日,海信网能放出要约收购的“大招”,打算以33元/股的高价收购科林电气20%的股份,这一价格较科林电气前一日的收盘价溢价近15%。
6月3日,张成锁再次出招,其与彼时的第二大股东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石家庄国投”)及多名高管缔结一致关系,持股比例达到29.51%,誓要合力将“海信系”彻底挡在门外。基于此,科林电气的实控人也由张成锁变更为石家庄国投。
在真金白银的诱惑下,中小股东还是把票投给了海信系。
7月2日,科林电气披露,截至7月2日,海信网能要约收购清算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共计持有科林电气9520.8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94%,合计持有公司44.51%的表决权。
海信网能方面表示,按当前这种股权结构,海信可确保选举出董事会的半数以上席位,因此海信网能获得科林电气实际控制权,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不存在悬念。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在科林电气任职24年的元老,董秘宋建玲也参加了海信网能的本次要约收购事宜,最终交割13.17万股,未超过其持股数数量的25%。在科林电气一方看来,作为公司实控人张成锁多年信任的高管,宋建玲在此次敌意收购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眼看大势已去,张成锁和石家庄国投一方并不想轻易放手。海信网能方面对界面新闻表示,自7月3日起,公司一直通过电话、微信、书面发函以及当面等方式与科林电气主要股东沟通董事会换届选举等事宜,但并未得到理解和响应,相关方始终坚持严重脱离股权及表决权比例、不合情理的董事提名方案。
为进一步谋求控制权,海信网能正式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启动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程序,并一口气满额提名了7位董事候选人(后缩减为5名)和2位监事候选人。相对应的,石家庄国投及其一致行动人也提名了5位董事候选人,需要注意的是,现年66岁的张成锁不在董事提名的范围内,取而代之的是两名石家庄国投背景的候选人以及公司副总经理王永。
由于董事会提名候选人合计超过7人,因此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尚需科林电气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以累积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最终选出4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答案将于两周后的8月30日揭晓。除了双方持股比例的比拼外,中小股东的投票也显得颇为重要,届时中小股东还会不会站在海信系一方,目前还是未知数。
据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当下正值科林电气股东大会投票前的敏感时期,此次诉讼不仅意味着董事长张成锁与三名高管彻底决裂,张成锁一方也有意借此向公众和员工表明海信系“野蛮人”的形象,从而为公司接下来的董事会换届选举争取更多筹码。
“海信系”能否顺利接管?对于家电龙头海信来说,为何偏偏将目标锁定科林电气?
海信官网资料显示,2023年,海信集团全年营收2017亿元,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1%。旗下上市公司中,海信视像(600060.SH)营业收入为536.16亿元,净利润20.96亿元;海信家电(000921.SZ)营业收入为856.00亿元,净利润28.37亿元。从海信集团角度来看,两大家电上市公司为整个集团贡献了近七成的营收,可以说是绝对的倚仗。
家电市场正在变化。根据洛图科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电视市场的品牌整机出货总量为1639万台,同比2023年下降4.2%,再创近十年来的新低。在此背景下,家电巨头海信急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从科林电气的业绩中不难发现,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着接近30%的稳定增长。且自2013年有披露以来,科林电气每年营收均保持正向增长,2023年营收突破39亿元,净利润2.99亿元亦创下公司历史新高。
看中了科林电气这块“奶酪”,海信的下手速度也堪称迅猛。据接近海信集团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海信集团看中科林电气,到公司从二级市场上通过集中竞价买进科林电气,中间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公告显示,3月11日至3月15日,海信网能通过上交所以集中竞价方式,耗资2.28亿元购买科林电气普通股1127.98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97%。后仅用时约20天就拿下科林电气13.95%的股权,成为彼时持股比例最大的单一股东,同时掌握公司表决权的比例达到23.52%。
海信方面表示,此次收购基于集团产业发展战略。海信网能公司总经理史文伯此前对媒体表示,海信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是一项重大长远决策,这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重要组成内容。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了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海信储能产品、海信自研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技术等也已在业内形成竞争优势,这些硬核技术将助力科林电气在万亿级的全球新能源市场,打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想象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信系“偷袭”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李砚如、屈国旺,两人今年分别已年满70岁和55岁。与张成锁一样,两人都是2000年参与创立科林电气的元老级人物。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两人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12万元和89.82万元。在一家营收超39亿元的上市公司,两名元老级人物的薪酬并不算显眼。相比之下,海信方面开出的价码显然对两人更具有诱惑力。
海信的“偷袭”并非偶然。自2022年4月起,张成锁与李砚如、屈国旺等人的一致行动关系已失效。李砚如、屈国旺将手中的股份转让给了海信网能,分别获得了高达9325.15万元和9148.13万元的转让款。
据了解,自科林电气成立以来,张成锁与这些高管在经营和股权方面一直保持着一致。海信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也为“偷袭”提供了契机。
知情人士透露,张成锁原本计划将科林电气的控制权转让给石家庄国投,但李砚如、屈国旺将股份卖给了海信,打乱了他的计划。
石家庄国投与张成锁的关系密切。2023年7月,张成锁一行曾赴石家庄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个月后,石家庄国投宣布增资科林电气,成为第四大股东。
科林电气的员工透露,关于公司可能被地方国资收购的消息,早在去年就已在公司内部传开。海信的介入让同样谋求公司控制权的石家庄国投处境尴尬。
在董事会换届选举和海信网能正式接管科林电气之前,一切尚存变数。
海信方面表示,科林上市公司注册地、生产地、纳税地、生产场所、管理机构等不会搬离石家庄。海信计划与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协商沟通上市公司的未来治理结构,依法依规行使股东权利,对董事会进行换届改组,选举出新一届董事会,尽快使公司进入稳定和规范的治理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林电气的官网上,张成锁去年9月28日参加“石家庄企业家日庆祝大会”的新闻仍然位于焦点位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