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十年后,专业再遇寒流

小王

计算机专业薪资回落

在连续多年蝉联榜首后,计算机类专业让位给电子信息类专业,失去了“本科高薪专业”的头把交椅。最新调查显示,由于 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2023 年毕业的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月薪(6771 元)首次被电子信息类专业(6802 元)超越,位列第二。更令人惊讶的是,近三年计算机类专业的应届生初始薪资呈负增长,2023 年较 2021 年(6886 元)下降 115 元。

同一专业类下各专业也有差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薪资优势下滑最为明显,自 2014 年起常年位居高薪专业前五,但在 2022 年下降至第八位,2023 年则跌出前十,排在第 27 位。

相比之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仍位居高薪榜前列。报告认为,互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饱和可能导致计算机类专业薪资增长放缓。

计算机专业增设受限

计算机专业布点过多?以互联网行业为例,2024 年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所下降,应届本科生就业比例从 2018 年的 3.0% 降至 2023 年的 2.0%。

尽管行业就业机会减少,但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规模却保持在高位。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全国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别达到 986 所和 655 所,两个专业毕业生规模均超过 10 万人。

近几年,高校大量增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自 2015 年进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截至目前审批备案数量已达 768 个,毕业生规模达到 3.6~3.8 万人。

在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大、部分需求领域饱和的情况下,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近年来,各省份加强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限制计算机类专业增设。例如,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布点数超过全省本科高校数 50% 的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原则上不再增设。

在高职层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也被列入限制增设名单。

摘牌十年后,专业再遇寒流

计算机专业,盛极而衰?曾经备受追捧、录取门槛居高不下的计算机专业,居然要走向衰落?并非如此!从长远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表现不俗。

2024年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毕业五年后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2018届)月收入达到14463元,表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随着经验积累和技能提升,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

在人工智能浪潮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百万计的AI人才缺口也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麦可思数据显示,2021~2023届从事“AI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超过四成(41.1%)来自计算机类专业。

目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确实可能导致部分专业面临停招或撤销的风险。2024年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计算机类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月收入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均有所下降。

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类专业就业质量不佳,主要集中在无法“学以致用”的人群中。数据显示,2023届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中,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群体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全面落后于“学以致用”人群。

尤其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他们的就业满意度和月收入将明显低于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就业满意度低10个百分点,月收入低376元)。

是什么因素将超过三成的计算机毕业生拒之专业相关工作的大门之外?麦可思研究发现,这部分毕业生中22%的人是因为能力达不到相关岗位要求,且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工科专业平均水平(13%)。

近年来新兴的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等,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换言之,如果专业培养质量不达标,无法跟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即便是一些整体就业数据表现亮眼的专业,实际上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工作。

而此类专业无疑也是需要被重点“优化调整”的对象。

2023 年“双一流”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反馈显示,本科生学术能力掌握水平只有 56%,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仍不够紧密,46% 和 48% 的毕业生认为教学中基于问题、项目和案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太少。

摘牌十年后,专业再遇寒流

计算机类专业曾经在 10 多年前也经历过供需失衡导致的低谷期。2015 年,云南省发布了高校专业“限招令”,5 个本科专业和 5 个专科专业停止招生,主要原因是专业开设过多,导致毕业生供大于求。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在多所高校中处于垫底位置。其他省份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0 年和 2011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还是就业质量综合较低的“红牌专业”。

近 10 年来,这种状况发生了逆转,一方面是由于产业发展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专业升级改造,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岗位需求的匹配度。2023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要求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和促进。

省级教育部门要定期检查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对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差、就业率低的学科专业,责令暂停招生或限期整改。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警钟已经敲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品牌家电排名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7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