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一则批复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批准了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关闭其呼和浩特分行。
渣打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众多金融机构一样,渣打银行持续评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营业网点和渠道,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旨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基于综合考虑,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我们决定关闭呼和浩特分行,并将妥善处理相关工作。”
渣打中国关闭一分行获得批准后,渣打中国相关负责人强调:“中国是渣打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坚定不移,并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2024年,我们将继续把握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根据客户需求积极拓展在华业务的广度和深度。”
据记者整理,渣打集团在2022年2月宣布,将在三年内投资3亿美元到中国相关业务。在广州投资的渣打大湾区中心已开始运营,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2023年12月获得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渣打银行坚定地依托中国的发展而发展。
渣打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表示:“这些举措将使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具有比以往更大的优势。依托集团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的独特网络优势,我们相信,在中国的新发展格局中,渣打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渣打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渣打集团全资设立的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和渣打中国获得监管批准后新设的合肥分行也已开始营业。”据了解,1月29日,渣打中国合肥分行获得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的开业批复,并于1月25日获得了金融许可证。
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相关业务持续增长。例如,2024年2月,渣打集团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业绩显示,2023年,渣打集团继续把握中国机遇,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174亿美元,集团税前基本利润为57亿美元,中国在岸及离岸税前盈利13亿美元。
多家外资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将积极把握大湾区带来的机遇。2024年初,恒生中国继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在广州中信广场支行增设了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并重新开放了深圳罗湖支行。
外资银行深耕中国市场,得益于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开放的大环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截至202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共设立了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量已经达到888家,总资产达到3.86万亿元。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境外保险机构在中国已经设立了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这些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4万亿元,在中国境内保险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0%。
肖远企表示,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深度参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成为中国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