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仲远”,更胜院长之名。
2024年2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智源”)宣布王仲远出任第二任院长。这位1985年出生的科技界新星,曾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奖。他的履历涵盖微软、Meta、美团、快手等科技巨头,他的见解备受科技圈关注。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调研期间专程到访智源,详细了解大模型前沿技术进展。
在近一小时的专访中,王仲远与记者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泡沫、中美互联网发展差异、国内大模型价格战走向、智源定位及发展规划等问题。
行业反思
**问:**“9.11和9.8哪个大”难倒大模型,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一点都不意外。从研究者角度,大模型的惊艳之处在于解决人工智能先前难以处理的理解、推理和常识问题,但它并非万能,比如数学。我们发现,大模型反而不擅长看似简单的数学题。解决这类问题并不影响大模型的持续进化和产业落地。
**问:**大模型火爆一年半,业界判断已趋理性,您认为人工智能是否已达到泡沫临界点?
答:泡沫临界点还远未到来,我对此深信不疑。大模型的序幕才刚刚拉开。iPhone从诞生到公认好用的iPhone4、iPhone4S,历时四年。大模型从实验室到产业界才一年半。我同意大模型能力须持续提升,并针对不同场景打磨应用。
价格战
**问:**百模大战持续至今,您仍对价格战持保留意见吗?
答:大模型迭代需要持续投入,百模大战显然不利于基础大模型发展,导致资源分散。价格战的好处是可以淘汰一些并非真心投入大模型研发的企业,也有助于发现应用场景,并针对场景打磨应用。但我不希望价格战让企业不敢投入研发。如果始终对比第一代产品,那将偏离目标。这是我不愿看到的。
**问:**如果价格战无法避免,您对大模型ToB(企业)市场有何建议?
答:构建ToB生态,需要企业愿意为软件、大模型和知识付费,这是我呼吁的重点。只有形成这样的生态,才能既有利于大模型发展,也有利于使用大模型的企业发展。
价格战只是推动大模型普及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大模型的效果。我更期待大模型在B端找到提升效率的场景,或企业发现大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是大模型ToB需要解决的。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成熟的大模型B端应用。
大模型ToC(用户)可能需要更多耐心,因为用户对体验非常敏感。研发人员认为大模型不会比较“9.11和9.8哪个大”很正常,但用户无法接受。
**关于百模大战的展望**
随着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百团大战和千播大战,即将到来的“百模大战”结局如何备受关注。在美国市场,当某个行业的巨头出现后,其他企业往往会转向差异化发展。中国互联网经过充分竞争,说明市场化程度较高。最终胜出的企业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战斗力。
**智源在大模型领域的力量**
人工智能涵盖三大流派: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分别对应着知识图谱、神经网络和智能体。大模型是神经网络中的一种分支。它利用神经网络压缩海量数据,在常识和推理能力方面取得了进步。大模型虽然并非人工智能的全部,但它是当前人工智能的重要推动力,智源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引领者,将在继续投入大模型研发解决挑战性问题的布局大模型以外的人工智能技术。
**智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色**
智源是一家非营利性研发机构,填补了中国科研体系中的空白。高校传统模式难以进行系统性研发,企业研发往往受限于业务竞争压力,而智源将专注于高校无法开展、企业不愿投入的远期研发项目,为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规划**
智源将在未来 3-5 年内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从语言大模型到统一多模态大模型,再到具身智能和生物计算模型,最终目标是实现世界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这些方向将成为智源攻克技术难题的重点。
**针对大模型浪潮,智源的压力与挑战**
人工智能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所有参与者都在不断前进,比拼的是快速发展而不跌倒。智源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原创创新,主要焦虑在于能否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国家亟需的技术突破。智源既要明确研究方向,也要思考是否能取得突破,并最终促进人工智能乃至更广泛产业的发展。
**青年才俊挑起重任,成为智源标签**
作为“85后”院长,我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大厂经验,我个人将经历分为两阶段:一是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阶段;二是进入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到具体业务中。在互联网行业,我已是一位“老兵”。
在科研机构,很多人认为“85后”担任院长非常年轻,但我认为这正是智源的特点。智源提倡青年人挑起重任,不拘一格降人才。很多重要的科研项目都由年轻的研究员负责,例如原生多模态大模型负责人不满30岁,生物计算大模型负责人仅30岁出头,具身大模型负责人也约30岁。
与其说是年轻成为我的个人标签,我更愿意将其视为智源的标签。我欢迎所有年轻、有冲劲、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科学家加入智源,共同开展未来研究,突破核心技术。
**人才引进优势,智源的核心要素**
人才始终是智源这类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要素。智源非常重视年轻人,只要有能力、有想法、有冲劲,就能获得顶尖的科研岗位和项目。智源的许多资源分配都围绕核心和优秀人才展开。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预言让智源无所畏惧。事实上,“大模型”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智源提出的。
智源是一个介于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创新研发机构。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以论文或产品作为评价标准,而是专注于创新性系统的研发。智源汇聚了清华、北大、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百度等机构和企业的学者,共同致力于重大问题的解决。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导向,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状态。它由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能带来巨大的产业机遇,而大模型则可以带来新的科技变革。”王仲远坚信。
智源构建的技术体系包括:大模型全家桶、大模型操作系统、数据集、训练框架和算子库等。这些成果连同智源的愿景目标一起悬挂在智源大厦一楼的墙上。
企业紧贴市场,寻找应用场景,而研发机构则专注于核心技术突破,为产业赋能。智源属于后者,它远离应用和场景,但却通过开源的方式为产业界提供支持。
王仲远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说:“人工智能不等于大模型,它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如今,智源也全力投入类脑研究和数字心脏等其他人工智能技术,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无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