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短剧爆红,播放量超4000万!

小王

继视频直播之后,“短剧情视频”(简称“短剧”)已成为基金公司新兴的品牌营销趋势。知名大型公募在抖音等平台上的短剧节目人气颇高,最高播放量甚至超过 4100 万。无疑,这些节目更贴近受众的生活经验,通过情感共鸣比专业讲解更容易 جذب粉丝。

证券中国记者发现,这些短剧的制作成本差异很大,小短剧可能只需数万元,而制作精良的短剧一集的投入可能超过百万元。但这些投入带来的实际效果却一直缺乏客观评估。这不仅让大多数中小公募望而却步,甚至也让一些知名公募因此至今仍在观望。

这反映了基金品牌营销的深层次矛盾:品牌和营销“貌合神离”,包括短剧在内的各种形式,大多基于业绩目标考核的营销手段创新。26 岁的公募基金行业该如何打破这种“貌合神离”的状态?

短剧播放量高达 4134.1 万

公募短剧爆红,播放量超4000万!

证券中国记者从上海橘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橘涞金服”)获得的《2024 年 4 月基金品牌营销观察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知名公募的短剧表现出了显著的播放效果,包括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兴全基金、银华基金等。其中,华安基金的《养基日常》14 集的总播放量高达 4134.1 万,最高点赞数超过了 30 万。中欧基金的《动物特长班》7 集的总播放量接近 1400 万。广发基金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和华安基金的《反诈小剧场》最高点赞数均超过了 5 万。

这些短剧基本通过 1 分钟至 3 分钟的娱乐化或生活化情景演绎,阐述一个投资道理或财经常识。例如,中欧基金的《动物特长班》以中欧基金 IP “牛欧欧”为主角,是一个包含投资知识的寓言系列动画视频。博时基金的短剧栏目《博时小剧场》,结合当下热点创作了《理发》《算命》《相亲》等反洗钱短剧,运用流行梗和致敬经典电影片段等模式,颇有寓教于趣之味。

广发基金《生活中的经济学》中的一期视频,通过猪肉价格下跌这个日常视角,引出投资中的猪之周期和猪企价格涨跌逻辑。另一期视频,则通过卖苹果的场景,引出基金投资中的“锚定效应”,即基民往往会在基金下跌后锚定买入价,等净值回到买入价时就卖出。

掀起新一轮品牌营销“大战”

从数据统计和日常观察来看,基金公司发力短剧的平台多以抖音为主,同时辅以短视频、小红书等平台。这预示着一个趋势:在基金直播降温后,基金公司的抖音阵地已转向了短剧运作,掀起新一轮品牌营销“大战”。

道乐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3 月 19 日,已有 91 家基金公司运营 120 个抖音账号,部分基金公司设立和运营了“子账号”“子品牌”。欢句数据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 金融业直播年度报告》指出,2023 年基金业直播在内容出品上发生的变化之一,就是轻综艺化、精品中视频已成为新的内容包装趋势。很多综艺节目中设置的布景、环节、角色设置、游戏规则、包装方式等都可以作为养分,应用到金融的投教内容当中。

欢句数据发现,基金公司的品牌营销内容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以头部公司为代表,推出了系列中视频精品栏目,受到媒体、渠道和客户的积极反馈。这些栏目兼顾了品牌属性和营销属性,符合年轻理财群体对内容深度和形式感偏好,以有趣有料和获得感为关键。

以抖音为代表的娱乐化平台,面对大量对理财缺乏认知的受众,需要制作更贴近生活经验的短视频,通过情绪共鸣而非专业说教来吸引粉丝。

橘涞金服分析了基金短剧爆火的原因,包括:满足碎片化生活需求、情节紧凑、增加投资者参与感、制作门槛低。他们发现,基金短剧往往减少铺垫,节奏更快,反转较多,有些剧集从一开始就制造戏剧冲突。这是因为,“短剧通常在短视频平台播放,如果不给投资者即时惊喜,他们就会划走,因此短剧在情节设计上更注重刺激观众的感官。”

成本高企,效果难以评估

尽管短剧视频让基金品牌营销的形式创新持续领先金融圈,备受关注,但这些投入带来的效果却一直缺乏客观评估。券商中国采访发现,由于制作工艺不同,短剧视频的成本差异较大。制作精良的短剧视频成本可高达百万元,导致大部分中小公募无法参与。甚至有些头部公募也因无法评估投入产出效果而踌躇观望。

橘涞金服指出,大多数基金短剧门槛低,可以快速大量制作,几十万就能拍出一部小短剧,甚至普通人用一部手机也能拍出简单的短剧。实际上,简单制作的短剧成本还可以更低。一位经验丰富的公募品牌人士透露,基金视频供应商存在报价虚高的现象。他遇到过一个案例,报价 16 万元的视频,可能别的团队只需 2 万元就能接单,“通常来说,供应商拍摄普通的形象片,一分钟的视频价格大约在 1-2 万元,五分钟的视频可以达到 20 万元,已经是质感和特效都非常好的品牌片了”。

某些制作精良的短剧,特别是在场地、剧情、人物和后期效果方面要求较高的视频,成本则大幅提高。某头部公募营销人士表示,此类视频的制作周期长,涉及剧本写作、彩排、服装、道具和后期剪辑等环节,一集投入可能超过百万元。例如,中欧基金“种时光的人”今年 3 月的一期节目,按照纪录片形式拍摄,纯粹用作品牌推广,吸引高端客户,投入不下百万元。该视频时长接近 15 分钟,讲述了 2024 年河南春晚总导演路红莉的从业故事。

“这些投入能产生多少效果,并不容易评估。毕竟这是一门生意,高投入也要衡量其回报情况。正是因为投入产出比难以评估,短剧目前只限于部分公司中。我们虽然早就有了做短剧的想法,但目前仍在观望。”前述头部公募营销人士说。

品牌与营销的“貌合神离”亟待打破

基金公司投入产出的争议表面上是衡量标准缺失,实质上反映了基金品牌营销的深层矛盾。这种矛盾源自品牌与营销天然定位的不一致,即两者追求的目标并不统一。

正如公募基金品牌人士所说,做品牌难以量化效果,但一般也不必衡量。对基金公司而言,品牌策略的决策并不以效果为基础,因效果无法真正衡量,而是品牌负责人的偏好和决定。目前的趋势却是所有行业都追求效果,而非品牌。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短剧或其他创新形式能否促进品牌与效果的统一?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消费者从了解产品到最终购买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最前端是建立印象,即树立形象,抢占投资者心智。这种纯品牌活动旨在长期影响,难以用投入产出比衡量效果。但由于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是收取管理费,因此品牌和市场营销比其他行业更密切相关。无论短剧还是直播,基本都是为了让每一笔投入既能带来实际业务增长,又能为长期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过往的接触中,许多基金品牌人士对媒体表示:“基金行业几乎没有真正的品牌活动,大多数是基于业绩目标(直接或间接)的营销手段。”在一些基金人士看来,搞品牌的人反对“品效合一”,而做市场营销的人却很喜好“品效合一”。这构成了基金品牌营销目前的格局:双方处于“貌合神离”的状态,即便品牌建设做得好的基金公司,也会背负着相当多的转化和考核压力。

正因如此,除了业绩指标和标签化的明星人设,大多数基金公司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品牌形象。而一旦业绩亏损或出现其他负面影响,投资者会很快对基金公司失去信任。

从这个角度看,短剧、直播或图文只是不同的载体变化。要构建良好的基金品牌生态,基金公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短剧或播客之类的形式创新只是表层。更深层次的创新可以尝试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催生出新的品牌营销实践,甚至品牌营销方法论创新。

目前,相当一部分公募基金已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还不够,还需要“话事人”具备一定的情怀、超越金融的人文审美,以及果敢、坚毅等品质。这样的人可能不多,但在中国公募基金业中,他们确实存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品牌家电排名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5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