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1 日杭州电(童笑雨 吴雅兰)跨越五千年、涵盖 210 余件套文物的亚洲文明周在浙江大学杭州举行,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带领观众领略亚洲文化魅力。
2019 年,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大会召开五周年之际,5 月 10 日,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在杭州拉开帷幕。
本届活动以“亚洲文明:文明互鉴和文化交融”为主题,包含“交流与共新:丝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亚洲艺术与考古国际学术会议”、“亚洲文明系列讲座”、“亚洲文物图片创意设计展”、“亚洲文明图书展”、“亚洲文化短视频大赛”、“亚洲服饰展演”等七大板块。
其中,“交流与共新:丝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是本次亚洲文明周的重磅环节,以“亚洲:人类文明的摇篮”“器与艺:文明的延续与互鉴”“城与人:文明的交汇与创新”为三大板块,展现亚洲文明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互鉴。
特展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件文物是约公元前 3000 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泥板,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泥板上所用楔形文字展现了 5000 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民已经利用文字记录经济往来,揭示了早期商业贸易的诞生。
出土于陕西西安的唐朝酒神骆驼陶俑,其驼囊上的模印人物被认为是希腊酒神的形象,体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反映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亚洲艺术与考古国际学术会议是亚洲文明周的另一大重点活动。会议涵盖考古、文博、艺术史与丝路四个分会场,30 位全球学者将深入交流,考察绍兴历史文化,共同推动亚洲艺术与考古领域的学术发展。
在亚洲文明系列讲座上,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将围绕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艺术成就等主题进行探讨;亚洲文物图片展展出 30 件获奖优秀作品;亚洲文明图书展从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基博斯旧藏、简芳庭特藏、西北考古报告特藏、域外刻本中精选了珍贵的古籍善本;“Z 世代 浙分享”中外学生短视频大赛面向浙江大学的中外学生公开征集作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亚洲、中国和校园的所见所闻。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表示,亚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最灿烂的地区之一,浙江大学基于“亚洲文明”学科建设与战略布局,体现了一流大学的底蕴与格局。期待浙江大学以此为契机,为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表示,浙江大学长期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打造亚洲文明研究中心。未来,希望将亚洲文明周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为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