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新加坡港口“世纪大堵船”引发关注。航运咨询公司 linerlytica 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新加坡港正面临严重的拥堵问题。新加坡港口的停泊延误时间已延长至 7 天,积压的集装箱数量达到惊人的 450000 标准箱,这一数字远超新冠疫情暴发时期的峰值。
随着消息不断发酵,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连发两文回应,就港口拥堵原因、现状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沟通。MPA 在回应中表示,自 2024 年初以来,新加坡的船只抵达量大幅增加,特别是集装箱船“扎堆”现象明显。在不可调整抵达时间表的情况下,新加坡港口集装箱船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两到三天。MPA 表示,正在通过启用旧泊位和堆场、增加更多人力等方式提高集装箱处理能力。
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SCFIS)欧洲航线与美西航线价格双双上涨,两者均已刷新今年以来新高,过去一个月累计涨幅均超过 70%。
针对社会热议的新加坡港口拥堵情况,MPA 连续发布两篇文章进行回应。对于拥堵原因,MPA 称,好望角周边船只改道,导致全球各大港口船只无法按时抵达,并引发“船只聚集”效应。自 2024 年初以来,新加坡的船只抵达量大幅增加。对于油轮和散货船而言,补给和加油活动在停泊地内进行,因此不受影响。但对于集装箱船而言,由于上游地区的供应链中断,集装箱量在过去几个月大幅增加,集装箱船抵达“扎堆”。MPA 表示,2024 年前四个月,每月平均抵达的集装箱船吨位达到 7240 万总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月增加了一百多万总吨。除集装箱船外,2024 年前四个月,包括散货船和油轮在内的抵达新加坡的船舶总吨位同比增长 4.5%,达到 10.4 亿总吨。
对于拥堵现状,MPA 称,虽然大多数集装箱船在抵达时都会停泊,但港口运营商 PSA 已与班轮公司合作,在可行的情况下调整抵达时间表,在不可行(即不可调整抵达时间表)的情况下,集装箱船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两到三天。MPA 补充道,新加坡集装箱装卸的需求增加,是由于几家集装箱航运公司在新加坡卸下更多的集装箱,因为它们放弃了随后的航程,以赶上下一个船期。每艘船处理的集装箱数量也有所增加。除了这些需求外,集装箱班轮公司还利用 PSA 的货物装卸能力来帮助管理船上集装箱的装载,以方便在后续港口停靠时快速卸货。“停靠新加坡的其他船只(约占抵达船只的三分之二)没有出现延误停泊的情况。目前锚地没有出现拥挤情况。”MPA 表示。
如何解决拥堵?MPA 称,自 2023 年底以来,MPA 与多个部门为更多的船舶抵达做好准备。例如,PSA 已重新启用之前在吉宝码头卸货的旧泊位和堆场。通过这些措施,PSA 可以将每周处理的集装箱数量从 770000 TEU 增加到目前的总计 820000 TEU。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 (MPA) 表示,除了大士港现有的 8 个泊位外,今年晚些时候还将投入运营 3 个新泊位,从而提高港口的整体处理能力。新加坡港务集团 (PSA) 计划加快启用这些新泊位,以帮助在短期内提高集装箱处理总能力。
MPA 和 PSA 正与集装箱班轮公司和区域支线公司密切合作,向他们通报泊位的可用性并告知到港时间,以尽量减少泊位延误。MPA 还表示,新加坡交通部和新加坡港务局将继续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密切合作,优化港口目前的效能和容量,以尽可能缩短泊位等待时间,包括与集装箱运输公司根据泊位可用性主动规划其到达时间。
上海航运交易所 6 月 3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 (SCFIS) 欧洲航线和美西航线双双上涨,均创出今年新高:欧洲航线指数最新报 3798.68 点,环比上周上涨 12.8%,近一个月(近四周)累计涨幅 72%;美西航线指数最新报 3240.51 点,环比上周上涨 5.1%,近一个月累计涨幅 77%。
中信建投证券交运首席分析师韩军近日发布报告称,要“重视集运行业大机会”。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秩序重塑,竞争与合作并存。世界逐步进入一个去美元化时代,大宗商品等资源品开始充当信用货币时代的一般等价物。
2. 中国制造业出海是从全球超级工厂逐步转向全球分布式工厂的过程。运输从直线运输变为曲线运输,增加了大量的中间品运输并拉长了航线运距。
3. 全球增长动力的反转,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欧美不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项,反而是拖累项,现在必须要转向以新兴经济体为核心变量的分析框架。
4. 警惕资源品与航运业上行风险。供应链重构是趋势变量,而红海危机是脉冲变量。建议重视集运行业大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