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住房问题,既要保障民生,又要促进市场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还要统筹协调。
国新办于 23 日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发表了上述观点。他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仍处于调整期,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从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以及人民群众对更好住房的期待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超过 40 平方米;已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 6400 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新形势而做出的重大部署。
倪虹表示,“新模式”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其中之一是体系方面:“政府为主满足刚性住房需求,市场为主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今年前 7 个月,全国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住房已开工和筹集 235 万套(间),完成投资超过 4400 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与相关部门合作,指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上述要求。
为了抓好项目建设,董建国表示,对于列入今年计划建设的项目,要落实好财税、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尽快开展配租、配售,让群众早日入住。还要加强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做好明后年项目的前期工作,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
同时也提到,要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积极推进收购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推动条件成熟的项目加快完成收购,及时配租、配售。
“可能有人认为,‘好房子’是改善性住房、商品房追求的,保障性住房就可以质量低一些、配套差一些,这是个误解。”董建国说,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工程,是民心工程,更应该建成“好房子”,这是政府应该做到且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目前,各地已经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
对于市场化住房,董建国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指导地方选择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并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不少地方已经推出了一批现房销售项目,探索商品房销售制度改革。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商品住房项目的“保交房”进展及相关工程质量情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董建国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组织各地进行了一次“大起底”,全面排查在建已售未交付的商品住房项目,锁定了按照合同约定应该在今年年底前交付的 396 万套住房。
同时强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推进项目按时保质交付。
“保交房的目标就是要把符合交付条件的房子交到购房人手中。”
董建国表示,目前住建部已建立了全国保交房信息系统,每套交付任务都做到“一户一证一号一电”对应,将工作目标落实到户、落实到购房者,交付一套、销号一套。指导各地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交付项目具备入住条件,防止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
自然资源部也出台了配套文件,解决保交房项目的办证问题,努力实现“应发尽发”。
倪虹提到,在住房存量更新时代,不仅要建好新房,还要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改造好老房。
倪虹透露,住建部正在研究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建立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 22 个城市正在开展试点。其中,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已通过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建立起来,试点的重点是建立政府公共账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