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讨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专家指出,与去年底和今年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7·30”会议新增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增多”、“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等表述,并强调“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在谈及下半年宏观政策时,使用了“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新表述,或预示着更多稳增长的宏观增量政策将出台。
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重:改革发展稳定齐推进
会议肯定了上半年经济社会的成绩,但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对于不利影响,会议认为,这是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主动应对,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才能带动全局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形成合力。
王一鸣指出,当前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因素既有市场垄断,也有自然垄断和行政性垄断,但后者影响更大。他认为,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当前最重要的是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公平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机会。
会议也提出,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预计在国企评价考核、民企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要素市场等方面都将有一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稳增长,以改革稳预期。会议提出,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越来越集中于信心和预期的变化。他认为,改革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主要抓手。
宏观政策如何更给力:政府债发行使用加速增效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和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将“持续发力,更加给力”。按照本次会议部署,宏观政策将“加强逆周期调节”,落实既定政策的“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增量政策举措”。专家认为,下半年政策将注重统筹财政资源,用好存量财政政策,同时适时出台增量货币政策。
从下半年财政政策实施来看,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半年发行节奏偏慢的政府债券将提速增效。上半年累计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约1.48万亿元,但仍有超过六成额度未发行。考虑专项债从发行到见效存在时滞,下半年须尽快提速新增专项债发行,争取早开工、早见效,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具有较强带动性,加大政策支持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本次会议明确,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支持“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此举充分利用时间窗口,更有效利用存量政策工具,发挥消费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
从下半年货币政策实施来看,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和稳定人民币汇率将成为下半年人民银行施策的主要目标。在近期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主要银行存款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连续下降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未来不排除降准、结构性工具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的可能,进一步支持经济企稳回升。部分市场机构还认为,当前利率走廊宽度仍有较大的收窄空间,短端政策利率仍有望下降。
经济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靠山。扩大内需既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此次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中,“促消费”占比较重。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手段,支持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最新一期宏观政策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升至6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说明消费意愿仍在持续提高中。如何让“想消费”加速向“敢消费”“能消费”转变,是未来政策的重要着力方向。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指出,当前仍应将资源引导到提升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领域。相较主要发达经济体,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服务消费领域仍有持续投资和发展的空间。近期经济运行情况也指向服务消费的快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服务业零售额同比增速比商品零售额高出 4.3 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7.9%。文旅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总消费达 2.7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0%。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会议对资本市场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一词首次出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市场稳定在当前阶段尤为重要,证监会曾将内在稳定机制建设概况为“一个基石”“五个支柱”。其中,“一个基石”即高质量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治理、稳定的回报或可预期的成长性,持续为投资者带来价值。
而“五个支柱”则包括更合理的资金结构、完善的基础制度、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优质的专业服务和严格的监管执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关键举措,要通过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方式,夯实上市公司发展根基、拓展发展活力。
产业政策精准适度,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
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这些产业是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关键战略。瞪羚企业指跨越创业死亡谷后,商业模式获市场认可,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则指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朱克力指出,支持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目前,这些企业面临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资金压力大等挑战。
为降低企业创业风险,须加强政策及资金支持。强化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投融资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渠道和资源支持。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宜构建“适度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防止产生产业泡沫或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愈发严重。部分行业如光伏、汽车等,因过度竞争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朱克力指出,此类竞争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削弱企业盈利,限制创新研发投入,使企业长期陷入低水平重复的困境。
朱克力强调,强化行业自律,可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业内企业应遵守市场规则,通过协商、合作维护行业秩序。加强企业沟通合作,应对市场挑战。强化行业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房地产和城投债务仍是重中之重。本次会议聚焦这两个领域,体现了中央对风险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化解的决心。
会议提出落实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结合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推进保交房工作,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意味着下半年房地产将重点围绕“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进行。
在防范化解城投债务风险方面,会议提出完善和落实地方化债方案,加快化解城投债务风险。专家认为,城投债务风险凸显,需多措并举化解,推进城投公司转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