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 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互联网发展的亲历者、科普视频创作者李永乐。李永乐表示,互联网的特点是资源共享,让学生以较低的代价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在天南海北,只要一部手机,随时都能学习这些课程。”
“在互联网上,知识类视频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认为,科学普及是一件正确且有意义的事,而互联网将他和无数拥有求知欲的人直接相连,放大了这样一件正确而有意义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也获得了快乐。
以下为采访实录:
最开始把互联网作为“资料库” 没想到会被更多人认识
新京报贝壳财经:请问你第一次上网是什么时候?
李永乐:第一次上网是在1999年的时候,当时中考结束,没什么事干,我就到网吧去学人家QQ上网。当我知道QQ搜索出来的这些人都是真人的时候,就感到非常的激动。因为之前想找朋友一般来讲都是在见面的现实当中,这一次我突然发现原来在互联网上也可以交朋友,就感到特别激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2017年,你的视频第一次通过互联网走红,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李永乐:那是一个早晨,我还没睡醒手机就响了,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你上热搜了,我当时也不明白什么叫热搜。后来别人跟我说你下载某一个软件,在上面有你的这个视频,我下载了之后发现,原来是八年以前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在一个辅导班讲课,讲闰年是怎么回事,我用集合论的观点解释了一下,没想到这一小段被人发到网上之后就火了,有很多人看,当时还被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号转发,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激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做的内容,如果吸引人的话,是可以在互联网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你也会自己把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有没有想过互联网的影响如此之大?
李永乐:我最开始的想法只是把自己的教学内容搬到网上,因为我教高三物理竞赛的时候觉得特别累,想能不能通过一些方法来减轻我的压力,就想到把一些我上课不讲的知识点录制成小视频放到网上,让同学们自己看。我也欢迎更多的同学在网上来跟着学习。2018年年初,我开始正式在互联网上创作科普视频,到现在大约上传了400条,全网粉丝超过2000万,累计播放量数十亿次。最开始,我想把互联网作为我的一个资料库、一个工具,但是没想到反而让更多的朋友认识了我。
互联网科普让我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快乐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的很多科普视频后来在网上火了,很多人乐意看是因为它结合了很多热点,讲解深入浅出,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李永乐:我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在互联网上做科普视频,只是发现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效果,后来有一个同学跟我说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点信息。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蕴含了科学道理的,我就想说,把科学道理挖掘出来其实是挺有趣的,而且在挖掘科学道理的过程中,很多知识我是现学的。
疫情期间,不少家庭配备了血氧仪。若要解释其原理,须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等知识。将这些知识相融合便能得出结论,从而制造出血氧仪。在此过程中,我习得了诸多知识,从中获得了乐趣。
互联网潮流犹如一盒巧克力,其滋味难以捉摸。还记得那则爆火的视频《闰年是怎么回事》吗?它运用数学集合概念解释生活问题,将人人都知晓却道不明的问题阐明,这就是科普的魅力。某日,我收到同學發來的微信,說我上了熱搜。當時我猛然意識到:原來網路不僅是有娛樂內容的市場,知識類影片也能擁有一席之地。
此後,我致力於貼近社會熱點,進行大眾感興趣的科普。有人諮詢購房,我為大家講解了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兩種還款方式的差異;有人觀看世界杯,我運用力學原理解釋了C羅的电梯球;有人購買彩票,我告知他們中頭獎的概率比考取清華低5000倍。我希望透過我的努力,讓網路那頭的學生和成年人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讓他們明白課本知識不只是一個大學敲門磚。
新京報貝殼財經:作為北京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師,您影片的觀眾也包含許多在學學生。其實網路教育當下也很受關注,您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李永樂:網路教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只要將優質課程搬到貧困地區、教育不發達地區就能解決問題,因為每所學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發達地區這些教育強校的教學方式可能針對的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但不適合基礎薄弱的學生,如果「生搬硬套」可能不太可行。
至於如何實踐,可能還需要探索。比如學校可以分很多層次,學生需要在聽課後進行自我選擇,選擇後經過一定的評測,最終選擇某個網課老師,這是一種方式。還有一種幫扶方式,就是讓發達地區的老師幫助欠發達地區的老師,讓欠發達地區的老師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究竟哪種方式最合適,不是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也不是簡單粗暴地說,只要我們把課程錄下來教給欠發達地區老師,學生就能學得好。
新京報貝殼財經:作為一名網路「大V」,您如何看待網路中存在的一些戾氣,應該如何淨化網路環境?
李永樂:我曾遭受網友持續三四年的人身攻擊,後來我發現許多人是希望通過回應讓自己「火起來」,賺取流量。網路世界具有一定的匿名性,所以很多人願意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同時由於網路世界只要有流量,變現就很容易,所以大家都喜歡往流量上靠,也容易出現一些靠不當言論來博取眼球的可能。遇到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是三點:如果對方說得對,我們應該改正;如果說得不正確,我們就不理睬;如果說得過分,我們可以採用網路報警平台報警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本次活動由中國網路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路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